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专区

粮食科技赋能美好生活 ICC亚太地区粮食科技大会在豫开幕

发表时间:2023-11-23 20:24:38 来源:品牌专区

  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11月8日,在秋粮归仓的立冬时节,第三届ICC亚太区粮食科技大会在郑州开幕,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粮油科技工作人员、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交流分享粮食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一同探讨谋划粮食科技发展的美好未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既关乎民生福祉,也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小南表示,维护粮食安全,是各国的共同追求和责任,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精诚合作。

  刘小南介绍,中国政府热情参加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资金援助最多、派遣专家最多、开展项目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国担当,促进了各国一起发展和全球粮食安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刘小南表示,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中国政府充分的发挥科技对粮食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有力保障了14亿多人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好”、“吃得健康”,粮食产业在科技赋能下打开了发展新局面。

  刘小南表示,“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成果,碰撞思想火花,聚集全球粮食科学技术创新力量,使粮油科技更好赋能美好生活,造福各国人民”。

  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弓介绍,河南自古以来就是国家重要粮仓,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超过1300亿斤,约占全国的1/10,为端牢中国饭碗、稳定经济基本盘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持续贡献了河南力量。

  他提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河南省委、省政府充分的发挥粮食生产大省、绿色食品产业大省优势,推进绿色产业链融合同构,实施食品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工程,着力打造万亿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努力践行“大食物观”,切实扛稳维护粮食安全重任。

  “ICC亚太区粮食科技大会是粮食领域高水平、跨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张弓认为,本次大会必将为共同妥善应对风险挑战、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凝聚新的智慧与力量。

  张弓表示,希望参加会议的专家多为粮食科学技术创新和河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河南愿与各位一道,携手做好粮食安全的倡导者与粮食科技发展的践行者”。

  “未来食品既要吃好,又要健康。”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陈坚作《贯彻“大食物观”向植物微生物动物要蛋白》的分享,其中谈到了人造牛奶和人造鸡蛋的产生。

  “人造牛奶能够最终靠分析牛奶中20种对身体有好处的重要原料,合成生物技术构建酵母细胞,实现发酵合成6种蛋白与8种脂肪酸。在分离纯化后再加入钙、钾等矿物质及乳化剂完成最后加工,口味和营养与天然牛奶相同,不含胆固醇和乳糖。”陈坚表示。

  据陈坚介绍,“美国Clara Foods科技公司,通过酵母细胞工厂构建、发酵合成耶清蛋白,被认为是利用分子合成技术创制动物蛋白的范例”。

  针对未来食品面临的挑战怎么应对?陈坚认为,未来食品产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食物供给和质量、食品安全和营养、饮食方式和精神享受等问题。“应发展多元化食品生产方式,运用食品新型绿色加工技术,减少食品加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大数据、自动化融合营养与健康诊断数据,促进定制食品与餐饮、功能性食品的发展,降低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造成的慢性病发生率。”

  河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河南工业大学前身之一的郑州粮食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粮食本科高校,也是全球唯一覆盖粮食产后所有学科、本硕博三级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齐全的高校。“学校集聚粮食产后科技资源,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谋划构建全要素、全链条的粮食科学技术创新生态,努力打造国际化粮食科学技术创新高地。”

  “科技是粮食安全之基,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认为,举办第三届ICC亚太区粮食科技大会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粮油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实现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实践,对学校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中国粮油学会理事长卢景波介绍,“亚太区粮食科技大会第一届会议于2017年在厦门召开,第二届会议于2019年在天津召开。今天,第三届亚太区粮食科技大会在郑州召开,内容很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为各国学者搭建了高水平、跨领域的国际交流平台”。

  据悉,本次ICC亚太区粮食科技大会为期三天,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陈坚院士、李培武院士,土耳其伊斯提涅大学Hamit Koksel教授等国内国外知名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13场,共设置交流议题17个,召开分会场报告179个。同期,大会还将举办研究生论坛、张贴论文展、科普展、新技术新成果展、技术参观等活动,全方位展示粮油食品前沿科技和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