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互动 > 食尚健康

海天跌倒千禾吃饱

发表时间:2024-02-04 05:46:48 来源:食尚健康

  净赚超5亿,增幅超50%,千禾味业的业绩预告,让7万股东兴奋了,喊着中炬高新让出老二的位置,1月31日两家市值差已缩小至28.76亿元。作为酱业的后来者,千禾业绩大增与老大哥海天味业的跌倒不无关系,后者因“双标”风波导致业绩出现下滑,主打“零添加”的千禾则接住了泼天富贵。

  自酱油老大海天味业遭遇“双标”风波以来,主打“零添加”的千禾味业,作为酱油小弟,接住了这泼天富贵。

  近日,千禾味业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09亿元到5.7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8%-68%;预计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5.08亿元到5.75亿元,同比将增长50%-70%。

  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归母净利润相差无几,且几乎是同幅度大增,这说明,千禾味业2023年赚的这5亿多是实打实的,也反映出公司主要营业业务的实际经营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好。

  千禾味业称,2023年,公司强化产品的质量、积极开拓市场、优化营销渠道,市场竞争力提升,销售规模扩大;包装材料采购价格同比下降,产品运杂费率降低,导致毛利率提升;销售规模扩大,销售费用投入产出比提高,导致净利率提升。

  与之相反,作为曾经的“酱油茅”,海天味业的业绩表现与千禾味业有相当大的反差。

  2022年10月,海天味业被曝出国内外销售的酱油产品配料表“双标”。一时之间,“科技与狠活”“海克斯科技”等成为热词,同时也成为了海天的标签。

  在2022年年报中,海天味业共三次提到“舆情冲击”,如“2022年我们遭遇前所未有的舆情冲击……”“让人措手不及的舆情冲击余波仍未平……”能够准确的看出,这确实对海天影响很大。

  在海天味业遭受冲击的同时,很多消费者将目光转向了以“零添加”为主打营销卖点的千禾味业。此前,千禾味业的“零添加”产品还出现在东方甄选直播间。

  千禾味业与海天味业的第一大业务均为酱油,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可想而知。2022年,千禾味业酱油业务的营收占比约为62%,而海天味业酱油业务的营收占比约为54%。

  2022年,海天味业的酱油业务营收为138.61亿元,同比减少2.3%;而千禾味业的酱油业务收入为15.13亿元,同比增长28.01%。同期,千禾味业的酱油销量为33.6万吨,同比增长27.49%;而海天味业的酱油销量为250.27万吨,同比下降近6%。

  在2022年之前,海天味业酱油业务的收入与销量几乎都是连年持续增长的。在2021年,其销量与收入还都增长超8%。

  2023年前三季度,千禾味业的酱油业务营收14.71亿元,同比增幅达58.73%;海天味业的酱油业务营收96.26亿元,同比减少7.47%。

  一个因“添加剂双标”风波受到很大的影响,另一个主打“零添加”迅猛增长。比较之下,确有“海天跌倒,千禾吃饱”之意。

  2023年全年,海天味业的股价跌幅超52%,而千禾味业的跌幅为22%。1月31日,海天味业每股报收33.93元,总市值为1886亿元;千禾味业每股报收13.99元,总市值为143亿元。

  海天味业背后实控人庞康,在2023年胡润百富榜上的财富为800亿元,排在第40位。而在2022年,其还以1300亿元排在第21位。在同一个榜单上,千禾味业的实控人伍超群,2023年的财富为85亿元,而2022年时为55亿元。

  位于四川眉山的千禾味业,是一家很有意思的调味品企业。虽然主打特色是“零添加”,但是,其以食品添加剂起家。

  1996年,伍学明、伍超群兄弟俩共同创建了千禾味业的前身恒泰实业,利用西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做焦糖色生意。

  焦糖色是一种食品添加剂,由白砂糖、葡萄糖等在高温下进行焦糖化反应或美拉德反应至其褐变而形成的物质(色素)。这种着色剂大范围的使用在酱油、醋、料酒、蚝油、糖果、黄酒、碳酸饮料等食品。

  千禾味业曾是国内最大的焦糖色生产商,海天、李锦记、美味鲜都曾与千禾味业有过合作,甚至位列千禾味业焦糖色业务的前五大客户之中。

  2001年,这兄弟俩开始涉足下游调味品行业。2007年,他们提出“零添加”酱油的概念,并于次年推出相应产品。

  海天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清代中叶的佛山古酱园,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20世纪九十年代,在庞康的带领下,海天就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生产线,同时,打造规模化生产基地,不断扩产,广告也登上了央视黄金时段。

  李锦记也是个百年企业。蚝油就是由李锦记的创始人所发明,李锦记以此起家,并在调味品领域广泛布局,早早就进入了酱业。

  中炬高新原是一家园区开发及产业投资型公司。1999年,其收购了生产经营酱料及调味品的中山市美味鲜食品总厂。当时,该厂效益很好。2012年,中炬高新调整经营思路,确立了以美味鲜、厨邦为重点的发展方向。

  作为A股“酱油第一股”的加加食品,诞生于1996年,创始人是语文老师出身的杨振。2002年,他将加加食品积攒的利润全部押上,以4800万元夺得了央视黄金时段广告两个月的“标王”。加加食品的市占率一度超过李锦记,仅次于海天味业和美味鲜。

  海天、李锦记、中炬高新、加加等品牌已强势崛起,并逐渐走向全国市场。初出茅庐的千禾味业,选择避其锋芒,提出了“零添加”概念,定位中高端,形成差异化竞争之势。

  2015年,酱油业务的出售的收益超过了焦糖色业务,千禾味业的核心业务完成了更替。2016年3月,千禾味业在上交所上市,当年营收为7.71亿元。

  近几年,以海天为代表的竞争对手不想再给千禾味业贡献收入了,开始自己生产焦糖色,这直接引发千禾味业焦糖色业务收入持续下滑。

  2019年8月,千禾味业斥资1.50亿元收购了镇江恒康酱醋有限公司100%股权,继续扩大食醋业务。其食醋业务早已布局,但是一直不温不火。2019年完成此项收购后,食醋业务的收入已超越焦糖色业务,之后还进行了扩产。

  2023年前三季度,千禾味业第一大业务酱油的收入大增近59%,作为第二大业务的醋(2022年营收占比为15.5%),以21.62%的增速对业绩起到了助攻作用。

  前些年,消费升级,“零添加”越来越受关注,千禾味业大力促销;近两年,碰上了海天味业的“双标风波”,千禾味业在快速奔跑。

  海天味业与千禾味业之于酱油及调味品市场,也并非简单的一减一增的故事。“零添加”也当不了千禾味业的护城河。

  虽然千禾味业增长很快,但是,从规模来看,海天味业这位老大哥还是老大哥,而且产品阵容强大,千禾味业与其并不在一个量级。

  2023年前三季度,海天味业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6.5亿元、43.3亿元;而千禾味业的营收与归母纯利润是23.3亿元、3.87亿元。

  短期内来看,千禾味业以“零添加”占领了一些消费者的心智。但长久来看,作为调味品与快消品,拼的还是渠道、品牌与产品的综合势能。

  近些年,酱业的各大品牌几乎都推出了“零添加”产品,市场上的“零添加”酱油产品也有很多。但是,“零添加”主要是企业行为,这也导致每个品牌对“零添加”的定义不统一,其实是用作市场营销上的攻与防,谁都不想落后。

  快速防守与反击的海天味业,已将战略的重心向“零添加”倾斜了。快消品行业大数据分析公司马上赢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海天味业只有19个“零添加”酱油SKU,而到了2023年前三季度,已达42个,铺市率也从25%增加到了39%。

  从渠道来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海天味业全国经销商数量为6775家,其产品遍布全国各大连锁超市、各级批发农贸市场、城乡便利店、零售小店;而千禾味业近几年逐步扩大经销商队伍,三季度末为3063家,其中,仅2023年前九个月就净增833家。

  海天味业早就实现了全国化,“有人烟处,就有海天”。而从四川起家的千禾味业,2013年开始迈出西南地区,2015年真正开始启动全国化战略。到2018年,西南地区的营收占比为53.44%。

  从2019年开始,千禾味业改变了按地区统计方式,原来按照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等七大区域市场的方式,变成了西部地区、南部地区、中部地区等五个区域市场的方式。

  虽然趁着海天“受伤”千禾味业大力拓展经销商、铺渠道、促销,进行全国化。但是,到2023年前三季度,包括四川在内的西部区域依然是其营收的核心市场,占比约40%。

  马上赢针对2023年“零添加”酱油市场分析称,在品牌销售额占“零添加”酱油整体销售额的比重方面,海天与千禾难分伯仲。也就是说,二者形成了“零添加”双寡头格局。

  调味品行业本来就竞争非常激烈,这两年行业内品牌都登上了“零添加”的列车,于是,价格战又开始了。就连主营食用油的金龙鱼、鲁花也跨界而来,布局“零添加”酱油等调味品。

  千禾味业2023年9月时称,公司目前基本的产品包括酱油、醋、料酒和蚝油产品,未来将会形成以这几类产品为主、别的产品为辅的产品品类格局。

  这些品类,可谓巨头环伺。在强分化的调味品行业,千禾味业未来的处境,还得看综合实力。

  行业内有竞争且很激烈,是消费的人愿意看到的。不过,对千禾味业而言,虽然凭借自身的努力占据了先机,也接住了泼天富贵,但是,长久来看,想当常胜将军,并不是特别容易。